怕錯對象

在牧會期間,我曾數次被邀趕鬼,每次我總先察驗當事人是被鬼附或遇到邪靈(約壹四1-3),還是精神情緒出了問題。我會仔細了解當事人遭遇到什麽事情,有時會邀請當事人誦讀某些聖經章節,以辨真偽。若真是被鬼附或遇到邪靈,我會為當事人禱告,求主趕鬼。碰到驅鬼之事,我並不害怕,因我深知主比萬有都大,邪靈在主面前不堪一擊。但當事人往往十分害怕,他們似乎怕鬼過於怕神。

我認識一位牧者,有一次她需要為一位肢體趕鬼,她有點害怕,於是請教一位資深並具豐富驅鬼經驗的牧者。資深牧者指導她可以如何做,並介紹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書籍之後,問了她一個很重要的問題:「究竟你怕甚麼?」她回答:「我見過那被鬼附的人,模樣挺可怕的。」資深牧者說:「你怕那見得到的,為何不怕那見不到的神呢?」言下之意,是「你為何信不過神呢?」

我並不認識那「被鬼附」的肢體,不能也不想評論那人是真的被鬼附還是精神情緒出了問題。引起我思想和反省的,是資深牧者的那個問題:我們究竟怕誰?見得到、摸得到的,我們會害怕,我們會怕工作困難,會怕人際關係破裂,會怕別人對自己的負面批評,會怕危險,會怕失去與分離;但那超越一切見得到、摸得到、有形有體之物的神,我們反而不太害怕,也不太敬畏。這豈非正是問題之所在?我們怕的對象錯了!主耶穌說:「那殺人身體但不能滅人靈魂的,不要怕他們;惟有那能在地獄裏毁滅身體和靈魂的,才要怕他。」(太十28)放眼世界,在社會、教會、家庭或職場中,可以令我們害怕之人與事何其多,但不要怕錯對象。唯有我們對神有敬畏之心,遵其道,作其工,緊張祂所緊張的,輕看祂所輕看的,我們就會常存足夠的信心和勇氣,這世界就嚇不到我們了。

 

陳啟興牧師
2019年7月2日

夢想

在求學時期,每位學生幾乎免不了要思想「我的志願」。小時候,我曾夢想長大了要當警察,警察穿起制服,擎著手槍,威風凜凜,是一個堂堂男子漢。事後回想,發現自己顯然是搞錯了,首先,男子漢不是靠外表的;其次,自己的性格和能力都不是做警察的料子。夢想落空,不追也罷。年紀稍長,愛上了足球運動,夢想自己是職業足球員,馳騁綠茵球場,很快便發現自己徒具身型卻技術差勁,最終只能在業餘賽中當守門員。但我的足球夢未滅,退而求其次,很想做一位出色的足球評述員。那些年,常聽已故足球評述員林尚義講波,也聽何鑑江、何靜江兩兄弟的評述,從中偷師。後來自知拙口笨舌,經常辭不達意,索性安心作個球迷好了。

很多人也有自己的夢想。有些人為求達成一己的夢想,如發達、做明星、成為行業尖子等,不惜不擇手段,甚至傷害別人或出賣自己,這是非常不可取的。另外有些人有一些較崇高的理想或夢想,如爭取民主自由或大眾利益,他們不惜抗命、鬥爭、流血,手法是否可取,實屬見仁見智。一齣經典電影中的一句經典對白:「做人如果無夢想,同條鹹魚有什麽分別呢?」人的確需要夢想,成為驅動我們前進的動力。但「做人如果有錯誤的夢想,同條鯊魚有什麽分別呢?」,懷抱錯誤的夢想,最終可能只會損人損己,悔咎一生。

無夢想,在世上只會隨波逐流、東飄西蕩;有錯誤的夢想,在世上只會走錯路、枉過一生。究竟甚麼夢想我們要竭力去追求呢?甚麼夢想我們要三思而後行呢?我想,如果是神放在我們心裡的夢想,或者我稱之為異象或召命,我們就要窮畢生之力去追求了。您有沒有這個夢想?您如何竭力向著這個標竿直跑?我想,終有一天,我們都要在主面前回答這兩個問題。

 

陳啟興牧師
2019年7月8日

書中自有神恩福

曾有一段時間,我很喜歡看游清源先生主持的電視節目《以讀供讀》。游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系,嗜博覽群書。在每集《以讀供讀》中,游先生會介紹一本書,內容彷如讀書報告,在短短數分鐘內讓人明白該書概略,增長知識。我也是愛看書的人,因事奉關係,近年多看關於職場的書籍,現正拜讀美國聖經學者韋特寧頓教授(Ben Witherington III)的著作Work:A Kingdom Perspective on Labor(中譯《工作:從束縛到自由》)。在該書,韋特寧頓以聖經和神國演繹基督徒的工作觀,帶領讀者探索工作中的召命和事奉,最後也探討工作和休息之間的重要關係。多讀此類書籍,會幫助我們建構基於真理的工作觀,活出合神心意的職場生命。

前星期,在一職場聚會中碰到中國神學研究院教務長李適清博士,她繼《職場繁星》、《職場會幕》、《職場行者》之後,打算年底推出新書《職場敍事》(與楊家強弟兄合著),邀請我撰寫推薦文,我受寵若驚之餘,當然一口答應。除了繼續看《工作:從束縛到自由》外,還要趕快看完《職場敍事》的書稿,雙書並讀。上週六約了太太吃晚飯,去到她所服侍的教會樓下,她仍未能下班,於是往附近一書店閒逛,無意中看到澳洲作家巴特勒-鮑登(Tom Butler-Bowdon)的50 Philosophy Classsics(中譯《一次讀懂哲學經典》),雖然厚500多頁,但很簡潔地剖析50本經典哲學名著,包括康德(Immanuel Kant)的《純粹理性批判》、齊克果(Soren Kierkegaard)的《恐懼與戰慄》、柏拉圖(Plato)的《理想國》等,甚至連孔子的《論語》也有,見獵心喜,於是買了。昨天在教會事奉完後,往附近一基督教書室打書釘,看到播道神學院院長郭文池牧師所著的《系統神學:救恩論》,也買了下來。我發現自己看書的速度追不上買書的速度,家中也堆積了不少簇新未看的書籍。

一本好書,往往代表着作者無數歲月的心血,自己只要花少許金錢和少許時間,就能吸收別人努力研究的成果,是天下間十分化算之事。書中自有神恩福,願我們能下功夫多閱讀屬靈書籍,自己得益,亦能造就別人。

 

陳啟興牧師
2019年7月15日

為這城求平安

昨天旁晚事奉完回家,看新聞想了解遊行情況,得悉遊行人士突破警方防線、衝擊中聯辦,不感意外。反而在元朗發生的暴力事件,一批白衣暴徒襲擊市民,警方遲遲未能止息,令我深感不安。這城市「病」了,而且病得很重,如何醫治?我想起耶利米先知的說話:「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,為那城向耶和華祈求,因為那城得平安,你們也隨着得平安。」(耶廿九7)在憂心、不安、無力感籠罩之下,我們要切切為香港禱告:

「滿有權能、滿有憐憫的主:求祢保守我們有柔和、謙卑的心,承認人都是敗壞,得罪了祢,求祢憐憫和赦免。挪去我們心中的憤怒和仇恨,賜我們那超越人所能了解的平安。修例一事引致極大的紛亂和撕裂,求祢顯明祢的旨意,讓我們每人知道自己在這事上的角色與使命,又賜我們信心和勇氣活出祢的呼召。幫助我們竭力保守聖靈所賜的合一,在教會、職場、家庭和社會中為祢作美好的見證。主啊!我們的信心基於祢,我們的盼望也在乎祢!

我們為在位掌權的特區政府官員和議員禱告,求祢引導他們作合祢心意的決策,以香港市民的福祉為依歸,以公義和仁愛回應目前的亂局,使我們能夠敬虔端正地過平穩寧靜的生活。

我們又為遊行人士禱告,求祢賜他們忍耐和節制的心,不口出仇恨的言語,不使用不當的武力,在祢的引領下表達訴求。市民中的絶望者,求祢賜下盼望,讓他們不輕言輕生。求祢帶領信徒,在憤怒中播下仁愛,在仇恨中播下寛恕,在紛擾中帶來平安,在絶望中帶來盼望,我們相信祢的福音和真理就是我們的出路。

我們又為置於政府與示威人士中間的警方禱告,求主保守他們能克制,又能盡忠職守、秉公行事。求主引領警隊中的決策者、指揮官,讓他們作合宜的決定,能止息警民衝突,亦能保護廣大市民。

願祢的國臨在香港,願祢的旨意行在我們的生命之中。阿們!」

主耶穌在世之時,走遍各城各鄉,教導真理、宣講福音,又醫治病人、服侍有需要的人,為各城各鄉帶來真正的平安和出路。我們的出路在乎主,讓我們同心為香港仰望施恩憐憫的主!

 

陳啟興牧師
2019年7月22日

危機變契機

農夫帶著一頭驢子經過一口枯井,驢子不慎墮下井中,由於井底積滿淤泥,驢子沒有受傷,卻困於井底。農夫見那井頗深,附近又沒有人幫手,看來難以獨力救出驢子,而且那驢子已年老,於是決定送驢子最後一程,用泥沙埋了牠,免得牠受活活餓死和渴死的痛苦。農夫將泥沙一鏟一鏟的倒下井,起初那驢子不斷悲鳴,過了不久,再聽不到驢子的叫聲,農夫以為那驢子已死了,於是探頭往井內一望,驚訝地發現驢子不但沒有死,而且還站在堆起的泥沙上,離井口近了。農夫趕忙將泥沙倒下井,最後驢子靠著堆起的泥沙逃出生天。一鏟一鏟的泥沙,原是用來殺死驢子的工具,卻成為驢子逃生的助力。

人生中總有風風雨雨,一浪接一浪的困難要將我們打跨,但我們若懂得將困難化為助力,危機變為契機,我們最終會成為更成熟、更具智慧和更有能力的人。如何能將困難化為助力、危機變為契機呢?關鍵是對神的認識和信心。耶穌說:「為義受逼害的人有福了,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」(太五10)為義受逼害是禍,卻因此而得享天國之福。保羅說:「我們又藉着他(耶穌基督),因信得以進入現在所站立的恩典之中,……知道患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盼望,盼望不至於落空,……」(羅五2-5)患難是困難,卻生出不至於落空的盼望,成為我們人生的動力和助力。雅各說:「你們遭受各種試煉時,……你們的信心經過考驗,就生忍耐,但要讓忍耐發揮完全的功用,使你們能又完全又完整,一無所缺。」(雅一2-4)以信心擁抱危機,可以將之轉化為我們靈命成長的契機。

香港目前面對極大的危機,似乎看不見出路,但在主裏沒有絕路。人心絕望,我們可以帶來福音的盼望;關係破裂,我們可以藉主的愛帶來復和;惡者當道,我們可以靠主以善勝惡;黑暗籠罩,我們更要彰顯主的恩光。這是最壞的時候,也是最好的時候,這是危機,也是契機,讓我們同心求主賜我們充足的信心,面對人生各種的試煉和香港目前的困境。

 

陳啟興牧師
2019年7月2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