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活帶來盼望

有人說:「人死如燈滅。」人死後是否什麼都終結了?按目前世上信耶穌的人(基督教、天主教和東正教)、穆斯林(伊斯蘭教)、印度教徒、佛教徒的信念,世上七成以上的人口都不相信人死如燈滅。信耶穌的人相信在耶穌基督裏的人死後會復活,在天家得享永生。耶穌的復活是基督信仰的核心,究竟耶穌的復活可信嗎?

空墳墓是一個有力的證據。當然有人提出種種反駁,找錯墳墓?耶穌重傷未死?野獸啣屍?門徒偷屍?羅馬官府盜屍?但當細心理性一想,這些反駁理據薄弱,可信度極低(參Frank Morison所著Who Moved the Stone一書)。另一個有力的證據是耶穌復活後的顯現,曾一次顯給五百多人看(林前十五6)。反駁者又提出這會否是門徒杜撰虛構的故事?請留意,保羅記載這段顯現經歷之時,大半目擊者還在生,如何杜撰?若非虛構,是否門徒產生幻覺?思念某人成狂有機會產生幻覺見到該人,但門徒沒有預期耶穌會復活顯現(路廿四11),更不可能的是數百人集體產生幻覺!反駁者再說,以上全是聖經所言,聖經又是否可信?不信耶穌的第一世紀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(Flavius Josephus)在其《猶太古史》中提及一位能行神蹟奇能的耶穌,又提及祂被釘死及跟從祂的人因祂復活而追隨宣揚祂。再者,早期基督教在猶太教及羅馬政府的敵意下成長發展,若聖經所述耶穌復活是假的,為何第一、二世紀沒有反駁的文獻留傳下來?為何猶太教及羅馬政府對耶穌復活的反駁不鋪天蓋地而來?

從歷史或心理學的角度看,門徒由懼怕退縮忽然轉變為勇者無懼,甚至肯為耶穌殉道,很可能是他們見過復活的耶穌,因此深信不疑,生命從此逆轉。19世紀英國律師Sir Edward Clarke說:「關於耶穌復活的證據是極充分的,較我打勝官司的證據還多!」耶穌的復活是有根有據的,是可信的。

耶穌的復活表示祂勝過了罪與死亡的權勢,為我們帶來永生的盼望。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時曾經因為壓力太大,他灰心失望,很想放棄改革。他坐在家中不吃不睡,不與家人談話。太太見他的情緒很低落,於是穿了一身黑色的喪服在路德面前行來行去。路德震驚地問太太:「究竟家中發生了什麼事?誰死了?」太太回答說:「我有理由成為世上最傷心的人,因為天父已經死了。」路德聽後一言驚醒,他吻了太太,然後重展歡顏與家人過著正常的生活。他太太這樣做使路德明白神仍然活著,祂仍然掌權。路德被重新建立,繼續宗教改革的大業。

杏林子於1982年在台灣設立了「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」,幫助身心有障礙的人士。2001年9月,台灣被強烈颱風吹襲,基金會設於地庫的辦公室被水淹沒了,基金會的同工們見狀甚為沮喪。杏林子向同工們分享了馬丁路德的經歷,然後問他們:「上帝死了嗎?」同工們答:「沒有。」她又問:「你們的信心被大水冲走了嗎?」同工們答:「沒有。」她再問:「你們事奉的熱誠給颱風刮走了嗎?」同工們答:「也沒有。」最後,杏林子問:「你們會繼續奮鬥、事主事人嗎?」同工們齊聲答:「會!」後來基金會的辦公室搬到一樓,有更好的設備,一個更好的地方。上帝仍然活著,祂勝過任何天災人禍,基金會的同工們因此而被激勵了。

您願意過一個脫離罪惡捆綁、有永生盼望的人生嗎?復活的主耶穌是您的答案。我們所相信的神是活著的神,常與我們同在,監察著我們的生命,亦賜我們復活得永生的盼望,我們的人生又有何所懼?

 

陳啟興牧師
2018年4月3日

明智的選擇

耶穌基督的救恩是頗難理解的,衪上十字架,我就得生命;耶穌基督的愛也不是容易明白的,人悖逆了神,神卻為人死。基督教的信仰不是沒有理性,而是超越理性。正因如此,很多人對基督教的信仰有極多誤解,亦因而有截然不同的反應。

曾在一個網頁內看到一篇文章,題為「信耶穌沒有永生」,文章的首兩段節錄如下:「信耶穌有沒有永生?某某(網主,諱其名)可以百分百確定信耶穌並沒有永生,因為基督教是一個偽宗教,抄自古代神話。這個『耶穌』說什麼祂會再來審判活人、死人是一個鐵一般的謊話,信耶穌只會帶來恐懼,因為聖經清楚地道出,只要有一丁點兒的罪,就會下地獄受苦,真的是一個可憎的教義。我想問問基督徒,那些在世上活了數小時的嬰兒,豈不是十分好,因為他們不需要做人,耶穌會賜給這位嬰兒永生,多麼不公平啊!這個耶穌基督難道喜歡看世人受苦?我想問基督徒,耶穌基督真的幫你渡過難關嗎?」

此君的論據有基於聖經的,但明顯他又不完全相信聖經,十分矛盾,更明顯的是他對基督教的信仰一知半解,以致作出了不少想當然的結論。這些想法會令人敵視基督教。

另外又有一些人,雖不仇視基督教,但對於世界的起源和結局,人類的何去何從,人生的本質和意義等問題漠不關心,不關心引致不探求,不探求引致對信仰的無知,無知帶來很多誤解和不恰當的回應。

我常常認為,清楚了解信仰後才決定相信與否,是較明智的選擇;反之,不了解基督教的信仰而否定之,並非聰明的決定。很多教會和基督教機構都常設慕道者小組,為尋求信仰的人士解釋基督教的信仰。在職場,也有不少熱心的基督徒設立福音小組,與未信的同事討論信仰,解答他們對信仰的疑問。當然,要了解基督教的信仰是要付出時間和精神的,但這代價是絕對值得的;要幫助未信者了解基督教的信仰也是要付出時間和精神的,但這是基督徒無可推卸的天職。

 

陳啟興牧師
2018年4月9日

禁區

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上月赴台,出席由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主辦的「港澳中、各民族及台灣自由人權」論壇,並發表了涉及「港獨」元素的言論。戴耀廷的言論一出,引來港澳辦、中聯辦、港府及建制派的口誅筆伐,「港獨」是言論禁區,不能提也不能討論,否則乃大逆不道。近年「港獨」思潮冒起,但爭議聲音不大,直至前特首梁振英於2015年的施政報告中點名批評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《學苑》倡議「港獨」(2014年2月號的《學苑》以「香港民族命運自決」為封面題目),一石激起千重浪,自此「港獨」爭議劇增。我不支持「港獨」,亦無意在此論政或討論「港獨」,只想討論此事的處理手法。若我是港府的領導,認為「港獨」根本沒有市場,我不但不會禁止討論,反而會主動舉辦研討會和論壇,暴露「港獨」的弊端,公諸於世,教育市民也好,釋市民的疑慮也好,有百利而無一害。比方說,有同性戀者來教會鼓吹同性戀,雖然聖經清楚表明不認同同性戀行為(利十八22、廿13、羅一26-27、林前六9、提前一9-10),但我不會禁止討論同性戀,反而彼此可坦誠及包容地公開討論及交流,讓弟兄姊妹知道聖經對同性戀的立場。

在基督信仰中,按聖經的啟示和教導,我們應有是非對錯的立場,「非」和「錯」往往屬「罪」的範疇,卻不必為「罪」設立言論禁區,更不要與罪人築起籬笆,主耶穌說:「健康的人用不着醫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着。……. 我不是來召義人,而是召罪人。」(太九12-13)耶穌進入罪人群體,討論罪的問題,使人從罪裏得到釋放。因此,我們不必為信仰設立言論禁區,不必避諱罪的議題,如同性戀行為、婚前性行為、性沉溺、婚外情等等,反之,要按聖經的立場去教導和討論。我們只是蒙恩的罪人,更要效法耶穌進入罪人群體,分享耶穌基督的愛和福音,讓人同樣經歷赦罪和拯救的恩典。

 

陳啟興牧師
2018年4月16日

得救

陳進興是台灣惡名昭彰的重犯,犯下綁架、殺人、強姦等重罪,其中以白曉燕案最為轟動。1997年,陳進興一夥人綁架了台灣藝人白冰冰的16歲女兒白曉燕,其後撕票,白曉燕的屍體被發現後,經檢驗發現其顱內出血、肝臟破裂,死前亦遭性侵犯。警方大舉追捕陳進興一夥,在逃亡期間,陳進興繼續殺人、殺警、強姦。1997年11月,陳進興挾持了南非駐台大使館的武官卓懋祺(McGill Alexander)一家,後被逼棄械投降。經審訊後,陳進興被地方法院判決五個死刑及兩個無期徒刑,後來最高法院判處陳進興三個死刑確定,陳進興於1999年10月被槍決伏法。在拘留期間,陳進興接觸到福音並信主,並於1998年11月在獄中受洗。陳進興伏法後,台灣基督教更新團契出版了《罪人的遺書─陳進興獄中最後告白》一書,在書中陳進興自白︰「我被判刑是上帝公義的顯現,…我恨惡自己生存在這世上,上帝啊!為甚麼不早點救我?」陳進興信主得救,引發社會激烈討論︰這樣的人也可以上天堂?

成立基督教仰望福音之家來協助邊緣青少年的林進友牧師,收留了陳進興的幼子,因而聲名大噪。然而,林進友利用機會,性侵了三名收容在福音之家的未成年少女,後被判處五年徒刑。林進友被揭發犯案後,曾公開認錯,並當場摘下掛在頸上的十字架項鍊,聲稱自己不配當牧師。

陳進興是十惡不赦的罪犯,信了主就可以得救?林進友是神職人員,犯下如此重大缺失仍能得救嗎?「你們得救是本乎恩,也因著信;這並不是出於自己,而是神所賜的。」(弗二8)人的得救在乎信,但這「信」也是神恩典的禮物,人的得救只能由神來主宰和定奪。我們無法確定一個人得救與否,只能每天操練自己將生命獻上,祈求上帝悅納,做好自己「得救」的本份。我們也要努力傳福音,傳不傳福音是我的責任,信不信耶穌是神的工作,我們不必亦不能越俎代庖,扮演上帝做其工作。因此,傳福音是沒有壓力的,因不用「交數」,我們只管忠心去傳,將結果交託給主。神讓我們能參與別人的得救實在是我們莫大的榮幸與福氣。

 

陳啟興牧師
2018年4月23日

退修

今、明兩日,銀行團契的職員、董事及同工去退修。作為屬靈領袖,定期退修尤其重要。退修並非什麼魔法秘方,退修之後會靈力大增。退修是一種操練,卸下俗務和私慾的纏累,安靜自己,尋求神在自己生命中的旨意。耶穌曾在迦百農教導、趕鬼、治病,聲名大噪,結果全城害病和被鬼附的都被帶到耶穌跟前求助,耶穌似乎通宵工作,治病趕鬼。經此輝煌一役,「次日早晨,天未亮的時候,耶穌起來,到曠野地方去,在那裡禱告。」(可一35) 門徒告訴耶穌眾人都在找他,耶穌說:「讓我們往別處去,…… 我也好在那裏傳道,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。」(可一38) 耶穌的事工非常有果效,但他沒有被勝利沖昏了頭腦,他在曠野禱告尋求父神的旨意,於是毅然離開迦百農,繼續踏上傳道之旅。

我們需要安靜、專心去尋求神,聆聽神向我們說話和發出感召,在平日世務纏身的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。何解?很多時外面的聲音太大,掩蓋了神在我們心中微小的聲音。上司的責備比上帝的責備更具威力,配偶、兒女的聲音比聖靈的聲音更牽動我們,甚至潮流、廣告比聖經真理更影響我們的生活。我們要安靜自省,看得清什麼對我們最重要,誰才是我們生命的焦點。即使我們聆聽到神向我們說話,我們傾向懷疑和拒絕,「神叫我過簡樸生活?不會吧!這不是我杯茶啊!」「神帶領我承擔這事奉崗位?不會吧!我何來恩賜作這事奉?」「神呼召我全職事奉?不會吧!這是那些屬靈人才作的啊!」神的旨意往往不是我們「那杯茶」,卻一定比「那杯茶」更好。我們需要安靜自省,神對我的旨意是什麼?我要如何回應?

我常常鼓勵弟兄姊妹,要有定期個人退修的操練。我也鼓勵職場的公司細胞小組,每年至少退修一次,尋求神置我於這公司的心意,明白細胞小組在這公司的使命。保羅鼓勵我們「不要作糊塗人,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。」(弗五17) 退修可以幫助我們明白主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。

 

陳啟興牧師
2018年4月30日